「只買一隻股,勝過18%。」分享
線問問自己:
1. 投資一定要找專家,對嗎? 你相信理財專員、投顧老師、基金經理人嗎?
2. 賺錢一定要做功課,對嗎? 投資股票最重要的三門功課就是基本分析、技術分析、和研判消息真偽與影響性。換句話說,你得看得懂財務報表、又要看得懂K線圖,還得有足夠的人脈搶先掌握個別公司的營運真相,談何容易。你一定會想問,不會做功課,也不想做功課,又不願意每次都被明牌片,可以在股市獲利嗎?
絕對可以的
選股(強勢股、弱勢股、牛皮股)不選市,對嗎? 選市(期貨、選擇權:高槓桿金融)不選股,才對嗎? –股市裡頭居然有一支也能讓你輕鬆展握漲或跌,又沒有保證金和到期結算的壓力,成交量最大,也最貼近指數。
台灣50 (代號0050)和一般股票不同之處: 每次買賣股票也是以1000為單位,只市股票買賣市1000「股」,台灣50是1000「單位」,其一「台灣50」的證劵交易稅只要千分之一,但一般股票是千分之三;其二「台灣50」每一檔報價升降單位是0.01元,一般股票50元以下最小單位是0.05元。
「台灣50」不是股票,而是一種基金(ETF),它的持股包含了台灣股市目前市值前50名股票, 「台灣50」和台股相關性高達98%以上,也就是說大盤指數走勢圖和「台灣50」幾乎一樣,其他基金則是「主動式」的,績效完全看基金經理人的能力,絕大部分的人都自認為可以打敗大盤或是相信「專業」的基金經理人能戰勝指數,結果人人有信心,個個沒把握。
再問問自己幾個問題:
為什麼「台灣50」可以讓我們不再煩惱?
你是不是常常覺得股市在上漲的時候,你的股票怎麼都不漲,甚至還一路下跌? 你根本沒有時間研究個股的基本面,只好到處聽明牌,結果卻開始住套房? 你一賣掉股票,它就一直漲上去,追又不敢追;或是買進股票,它就一直往下跌,只好一路攤平,攤到躺平? 你是不是常常賺了一點就跑,但跌了卻又捨不得賣,結果抱了滿手的套牢股? 追高殺低的壞毛病,怎麼都改不了? 股市輪動太快,你堅信選股不選市,結果總是抓龜抓鱉,買了電子漲金融,買了金融漲傳產? 市面上那麼多投資理財的書,怎麼你很認真的看卻還是賺不到錢,甚至還賠錢?投資商品百百種,專有名詞一大堆,最後你只好去聽專家的話,但他們說得總是模稜兩可,到頭來你還是霧煞煞?
「台灣50」唯一要研究的就是臺灣和全球整體景氣整體變化,「台灣50」市最市和台灣散戶心態的股票,大可不必強迫自己去改變這些壞習慣,賺了一點就跑,大不了趕快買回來,它絕對不會漲得太多,讓你不敢追,也不會跌了不賣,總有解套的一天,「台灣50」說穿了就一種最簡單的投資工具,沒有書能把它寫得像一門學問,也顯不出作者的理財專業。你可以把它當定存或長期投資,也有最簡單的技術分析簡單賺價差,以下說明:
1. 長期投資-定價定額法,依據價格,而不是時間: 上市以來依據過去歷史價格,每5元為一個區間可做出個分部表如下
此表可知,其中82個月(占72.6%)落在45元到60元之間,只要這個月落在這區間內就買一張,落低於45元,就可以大膽一次買二張,如果高於60元?就要取決於投資角度,如果是把「台灣50」當儲蓄,就繼續買一張,如果想價差就賣一張,等到下跌60元以下在買回來。
(台灣五十股息分配如左),
1.KD值對應買賣時機
(大盤KD值(非0050KD值)低於20時大量買進、高於80時逐步賣出,介於20-80之間就可以慢慢買進累積);長期投資最高指導原則就是隨便買但不要隨便賣。
2. 短線靈活投資法: 短線進出需要展握正確的時機就需要學習一些技術指標的判斷方法,以下是四項準備工作
(1)找一家手續費便宜的證劵商
(2)把幾支關鍵股票放入你的「自選股」
(台積電、鴻海、聯發科、宏達電、台塑、國泰金、因為都是台灣50主要成分股)
(3)追蹤外資每日期貨未平倉情形(可到台灣期貨交易所查詢:點選)
(4)瞭解三個最重要的技術指標:
(KD指標、缺口、移動平均線)
結論:
「台灣50」和一般個股不同在於:個股容易超漲超跌,但指數不會。除非碰到突發性利空獲利多,否則一年內要看到指數大漲或大跌超過百點的天數並不多,既然「台灣50」與指數性關聯性那麼高,漲不多你就敢追,跌不多,你也賠得起,投資股票就不會緊張兮兮,患得患失。
投資其實很簡單,別把它看得太複雜,最重要的是你的態度和紀律,金科玉律都是老生常談,人生道理大部分都淺白易懂,成功與否,端看你是否做得到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